FEATURE STORY / 球鞋盛世的設計備忘錄:張傳禧(Leo Chang)談KD9設計故事

FEATURE STORY /球鞋盛世的設計備忘錄:張傳禧(Leo Chang)談KD9設計故事

頂著招牌飄逸長髮,華人臉孔的他在人高馬大的 KEVIN DURANT 身邊格外搶眼,他是 NIKE 籃球部門設計總監,2004年他就開發出 IMPAX 緩震技術展露頭角,曾以巧思和無限創意打造許多經典鞋款,同時也是 KEVIN DURANT 全系列鞋款的專屬設計師 — 張傳禧 LEO CHANG。

台灣出生美國長大的 LEO CHANG,自小就對球鞋展露出濃厚興趣,當中又屬 NIKE 最讓小 LEO 印象深刻。對 LEO CHANG 來說 NIKE不 只是球鞋,更是各種創新技術與瘋狂設計的象徵,由於孩提時期沒有太多零用錢,NIKE 鞋款對他來說更像是夢幻逸品,當其他同儕在學校穿著新球鞋,當時深深為畫畫著迷的小 LEO 便在畫紙上描繪屬於自己的設計藍圖。

大學時期受到羅德島設計學院自由的風氣影響, LEO CHANG 得以學習到更多與球鞋設計相關的課程,也成功申請到 NIKE 慢跑部門的實習機會,畢業後更順利進入 NIKE 追逐心中的夢幻工作,任職 RUNNING 部門期間,LEO CHANG 更主導了 FREE 後期 4.0/5.0 的系列產品,橫跨慢跑、籃球兩部門的輝煌設計經歷,足見他對 NIKE 的重要性。

此次隨著 KD TOUR 大中華行出訪,台灣有幸成為行程中 LEO CHANG 唯一造訪的站點,BOUNCE 更把握難得的機會專訪 LEO CHANG,一同暢談 KD9 的設計理念以及鮮為人知的設計故事。

1) 從設計到生產上市,KD9 在科技與外型上最主要的設計考量與特色是什麼?

以提升球場表現為出發點,KD9 主要的設計考量是針對 KD 本身的感覺與需求做延伸。KD 需要十分貼合雙腳、緊緊包覆的腳感,但同時不能影響到他的靈活性與流暢感。除舒適外,腳底的回饋反彈要十分迅速使 KD 能保持敏捷,因此我不斷嘗試各種科技,盡可能滿足 KD 的需求。

如何使用適當元素符合 KD 需求,便成為選擇科技時的重點。FLYKNIT 鞋面能提供絕佳的包覆性,不會限制移動時的靈活性;由於 KD 已經很喜歡8代中底帶給他的感覺,如何讓 ZOOM 的體驗更加提升也就成了一個挑戰,因此我調了氣墊周圍的布料,從8代一貫性 10MM厚度調整成前足 10MM和後跟 16MM,讓 ZOOM 帶給雙腳的體驗更直接也更舒適,中底切割配置的設計,讓氣墊能更針對性滿足腳部需求。

2) 從設計師的觀點出發,你想透過 KD9 向消費者傳達什麼樣的訊息?有沒有什麼深層的意義或訊息在裡頭?

其實沒有什麼太多深層意義的考量,我只想做出最好的球鞋並傳遞球鞋本身最原始、最自然的舒適腳感。不只是穿著時十分舒適,還必須比人們過去所習慣的腳感更加自然流暢。

身為設計師,我當然想要突破框架,讓 KD9 跟著 KD 一起成長。因此這次的設計比以前都成熟、細膩,在應用新科技的同時也特地保有純粹,這樣的設計企圖在一般球鞋中是比較少見的。


3) 請用三個 KEYWORD 形容你認為的 KD 個人特質 以及 KD9 這雙鞋。

HYBRID(混合)、EFFORTLESS(不費力)、SMOOTH(流暢)。

4) 回顧與 KD 的合作過程,有沒有什麼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或有趣的小故事?

這些年的合作過程裡,我們可說是一起成長,他剛進入 NBA 時,我也是籃球鞋設計領域的菜鳥,就跟所有的關係一樣,我們必須去了解對方,花些時間去打破陌生的僵局。

一開始我就跟 KD 表明千萬不要客氣,若是不喜歡哪些設計可以直接反映,而不是隨口應付我的設計,這只會浪費時間也不會做出好產品;我比較喜歡直接的溝通方式,這樣我可以更快瞭解他的喜好和底線,同時消除我們之間的隔閡。

KD 是個很有禮貌的年輕人,他總是十分尊重我的想法,他總是需要一些時間去沉澱他的想法,經過這幾年合作,我們配合的效率變得更高、更有默契,只需要一些的溝通與觀察,就能設計出契合的產品。


5) 近來你常常跟 KD 一起旅行,這會給你更多的設計靈感嗎?

當然!我會不斷觀察他,然後把這些細節存在腦袋裡,應用在往後的設計上。夏天的旅程由於沒有比賽、練球的壓力,他會顯得比較放鬆,我也會把握這樣的時間跟他互動,從他身上找尋未來的設計靈感。

6) 你曾經在 NIKE RUNNING 部門實習與工作,這些經歷對你日後設計籃球鞋有什麼影響嗎?有些消費者覺得近幾雙 KD 似乎有點跑鞋的影子,這是否有些關聯?

其實沒有耶。我在慢跑部門有一些蠻自豪的成就,基本上後期的 NIKE FREE 系列像是 4.0 / 5.0 都由我主導,當時的經歷也讓我的設計認知漸漸甦醒;在那之前我有許多異想天開的設計點子,但都是些加上過多細節與技術的不實穿鞋款。

FREE 去蕪存菁的設計理念重新啟發了我,在設計上帶給我全新視野,剛進籃球鞋設計部門時,我曾想過將 FREE 與籃球鞋結合,但是這個想法很快就被我自己推翻,我認為需要重新整理我的設計思維。

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在 NIKE 科技實驗室,了解籃球科技的動態與最新突破,我必須忘掉過去跑鞋的設計思維,重新學習所有科技的可能性,才能激盪出更好的籃球鞋設計。我知道很多人說 KD8 很像跑鞋,我覺得這只是因為他低筒的外形和整片鞋面設計,但當你實際穿上 KD8 的體驗其實和跑鞋完全不一樣。

7) 你平常都是透過什麼方式尋找靈感或從中獲得設計啓發?有任何的小訣竅嗎?

其實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但我對如何解決問題很感興趣,我的靈感通常不會來自一個特定的對象,像是車子或是其它特定產品,我比較常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PROBLEM SOLVING)獲得啓發,發掘出功能或外觀上的精進應用與結合。

當然我還是會從日常生活中的某件事物獲得靈感,比如說看到一個東西會想像如果它應用在鞋底抓地力的刻紋設計或許會不錯,像是 KD5 是從 KD的賓士車獲得啓發,我不會直接把元素套用在鞋子上,或把鞋子設計的跟車子一樣,但我會擷取一些意象或氛圍然後應用在設計中。


8) 你提過球鞋設計主要是為了滿足球員與消費者的需求,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這就像在藝術與科學之間取得平衡,一雙好的籃球鞋必須是兩者的完美結合,如果無法幫助球員提升表現,或是球員和消費者不喜歡它的外觀,基本上這樣的設計就缺乏魅力也沒什麼意義。

9) 對於日後想從事球鞋設計的年輕設計師有什麼樣的建議?

球鞋設計是一個十分艱難、充滿考驗的領域,人們很少有機會看到設計師背後的努力。球鞋設計不只是一張草圖,或是一張漂亮的設計圖這麼簡單,而是如何把圖稿實際變成一雙實用好穿的鞋子。

而這樣的過程往往需要無數次的來回,有時可能要畫幾百張草圖、製作上百雙樣品才能夠達到那個標準,一般人通常看不到這些艱辛的過程,我建議年輕設計師要不斷嘗試、不斷突破、不斷解決問題也要不斷地接受新資訊,不要拘泥在最初的設計草圖。


10) 在不考慮當代科技可行性的情況下,你心目中那雙理想的未來鞋款,會是什麼樣子?(好比 80年代的 AIR MAG)

因為我一直都想在標準高度的籃框灌籃,所以我心目中最理想的未來鞋款,是一雙可以跳得很高、甚至可以飛的球鞋,最好還有自動繫鞋帶的功能,我覺得那一定超酷的。

總是擷取日常生活片刻作為靈感,不斷提升自我、挑戰各種可能的 LEO CHANG,在滿足球員要求與消費者喜好的同時,更不時大膽注入自己的設計狂想,創作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新世代球鞋;無論他心目中的未來鞋款能否在下一個球鞋盛世實現,在當代能擁有 LEO CHANG 這樣一位球鞋設計師,對所有球鞋迷來說都是幸福的。




< 特別加映 >

訪談結束之後,我們特別請 LEO 設計一款獨有的 KD9 送給本誌的讀者,他不加思索地快速勾勒出以國旗為基底的台灣專屬配色,即使在不熟悉的平台上繪製作業,簡單卻細膩的筆觸線條將鞋子比例與靈魂精準呈現,不愧是 NIKE 相當倚重的首席設計師,我們也期待親切毫無架子的 LEO 能繼續發揮過人才華,帶給大家更多突破想像的創新鞋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