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EAKER REVIEW / 鞋款評測剖析:NIKE KOBE A.D.

SNEAKER REVIEW /鞋款評測剖析:NIKE KOBE A.D.

KOBE 簽名籃球鞋系列推出最新款式,一改以數字命名的模式,將之取名為 NIKE KOBE A.D.,而 A.D. 是 After Death 的縮寫,意味著 NBA 傳奇球星 Kobe Bryant 職業生涯的旅程落幕後,即將開啟全新篇章。

作為 Kobe 卸下職業球員戰袍後的首款簽名球鞋, KOBE A.D. 除融合了多項 KOBE 系列以往如 Zoom Air與 Lunarlon 相乘的經典設計配置外,更裝設了新穎亮眼的後跟穩定 TPU 等細節結構。縱使本季在 NBA賽場上已不見 Kobe 的奮戰身影,但仍有許多傳承「曼巴精神」的球員們穿著 KOBE A.D. 在球場上拼戰,鞋款的實戰性能表現也令人好奇。

本誌特別邀請到上季帶領健行科大於第一年進軍 UBA 甲一級賽事就拿下殿軍、並於今年球季幫助球隊拿下開季三連勝的「微笑射手」簡祐哲,希望透過他今年夏天代表中華男籃白隊出賽瓊斯盃的身手,實際反映 KOBE A.D. 的性能表現並分享穿著感想。

以下就讓祐哲與本誌透過各項實測分項,一起向讀者們剖析這雙代表著 Kobe Bryant 生涯全新旅程的注目鞋款吧!

TEST 1 -- < 撕裂防守 Drive & Cut >

對於簡祐哲的印象,部分球迷或許還停留在 HBL 102學年度四強賽、冠軍戰在三分線 18投中 10 拿下決賽 MVP 的神射手,但其實在後來經過 UBA 與瓊斯盃的磨練之後,祐哲除了一貫神準的 Catch & Shoot,也培養出了全面的身手,無論是持球殺入籃下或是藉由空手跑位撕裂對手的防守陣形,都已是他的拿手技巧。

根據國外媒體稍早測試的資料指出,雖然 KOBE A.D. 的鞋身看似厚實甚至有點重量感,但在啟動的反應瞬間展現出的性能表現卻與外型印象大為迥異。為此我們特別請祐哲模擬場上持球切入的動態,他表示:「雖然 KOBE A.D. 在簽名鞋系列中,外型看起來相對厚重,但在實際的重量表現上,其實保持了輕量化的優良傳統,而 KOBE A.D. 與先前幾款我穿過的 KOBE 籃球鞋相比,反應性又更為強烈。 」。

KOBE A.D. 採用了與 KOBE X & KOBE XI 相同的全腳掌 Lunarlon, 並於腳後跟加入 Zoom Air 氣墊,藉以兼顧柔軟緩震與絕佳的反應性,但有別於前兩代將後跟的 Zoom Air 配置在 Lunarlon 下方(較接近外底處),KOBE  A.D. 直接將 Zoom Air 置放於 Lunarlon 上方,讓氣墊整體的回彈力道更接近腳跟。

當我們抽起鞋內的底墊,用手指按壓甚至能直接感受到馬蹄狀的 Zoom Air,而這樣直接的接觸性配置,也使得穿著 KOBE A.D. 時能體驗到更強大的反應動能。

透過不停的空手走位,能感受到 KOBE A.D. 精準地傳達出明顯的貼地感,因為不管在繞底、或是透過單擋的跑動移位中,受益於前腳掌 Lunarlon 底下暗藏的五邊形刻紋設計,都讓球員有了更貼近地面的自然操控感受。

「與某些鞋款前後分離的中底結構相比,我個人比較偏好像是 KOBE A.D. 的一體化中底設計,那讓我更有安全感,雖然一體化中底的靈活性通常不如分離式氣墊優異,但 KOBE A.D. 前段 Lunarlon 的凹陷刻紋設計,讓鞋子在保有原先優點的同時,也顧及了第一步以及跑動時雙腳和地面良好的接觸感。」祐哲補充道。

而祐哲也特別提到,KOBE A.D. 的機能網布鞋面在最初套上腳時,第一時間並不如穿上採用 Flyknit 編織技術的球鞋那樣的極致舒適,甚至有點微微的生硬緊繃感,但在經過一兩次穿著後即轉化為貼合雙腳的舒適包覆,算是需要先行「馴」過的一雙鞋。

Test 2 -- < 狙擊籃框  3 Pointer & Jump Shot >

「微笑射手」是球迷們對祐哲印象最深的暱稱,因為在球場上他常保持著笑容,但神準的外線技巧卻又是對手的噩夢。

在測試過程中祐哲也藉由練投三分外線的機會,實際體會 KOBE A.D. 在躍起觸地時,以前段 Lunarlon 的刻紋導引著雙腳從腳趾、腳掌的接續落地,最後在由後跟的穩定 TPU 裝置將腳跟導向穩定落地的過程。而這樣的體驗也讓他對於穿著 KOBE A.D. 時,在空中與對手對抗後的跳投落地更具信心,因為球鞋確實降低了落姿不平穩所造成的扭傷風險。

除此以外,KOBE A.D. 在鞋身的外側另增添了一段橡料的支撐條,提供雙足在落地的穩固支撐,與厚實的鞋舌合力構成保護系統,讓球員即使在肢體對抗頻繁的比賽中,避免受傷。

而從後跟阿基里斯腱處向上延伸的「箭頭狀」軟墊,除了分擔踝部所受的衝擊以及強化低筒結構的保護之外,也沒忽略球員踝處所需的良好活動性,這樣造型特殊的結構兼顧著兩者之間的絕妙平衡。

Test 3 -- < 轉換快攻 Transition Offense >

健行科大去年甫升上UBA 甲一級賽事,便拿下驚人的11連勝。在一級賽事健行能以相對矮小的陣形打出一片天,正因為以簡祐哲與劉人豪為首的 HBL 能仁班底灌注了現代籃球主流的跑轟靈魂,把握防守壓迫產生的快攻機會,讓對位球員們防不勝防。

轉換快攻除了能看出球員對比賽臨場瞬間的解讀能力,同樣考驗著籃球鞋瞬間的抓地反應表現,一次踩滑或許就喪失了以多打少甚至是無人防守的大好機會。抓地表現十分優異的 KOBE X 鞋底刻紋在 KOBE A.D. 上被再次詮釋,以胎紋狀密集細小的突起刻紋供予前掌處有如吸盤一般的抓地力,搭配後段有如KOBE VI 外底的蛇紋狀紋路,帶來相對和緩的摩擦體驗,讓球員不會在過強的抓地急煞以後,卻在準備換向時產生球鞋仍緊咬在原地的衝突感。

祐哲在嘗試全場急奔時也發現 KOBE  A.D. 在內部鞋墊的前段做了特殊的防滑紋路設置,讓他感受不到任何的滑動感;而 KOBE A.D. 的 Ortholite 專利鞋墊除了止滑以外,另還具備了防臭、排解濕氣的功能,輔助了球鞋透氣面的表現。

Test 4 -- < 壓迫防守 Defense >

當然被進球後也能發動 Early Offense 急攻,但是壓迫後造成對手失誤的快攻機會往往更能穩穩拿下分數。

除前、後腳底鞋紋分別供予衝刺追防與退防時良好穩定的抓地表現以外,球鞋的貼合包覆性同時也是防守的一大關鍵。在測試開始前,祐哲繫上 KOBE A.D. 鞋帶後即感受到 Flywire 飛線科技束緊鞋身,加上他個人綁繫兩次鞋帶的習慣,讓 KOBE A.D. 在激烈的攻防中仍保有良好的操縱感,球鞋彷彿雙腳的一部份般。

據悉 KOBE A.D. 採用的 Flywire 並非各自獨立的飛線系統,而是由單一飛線由前至後連貫地縫製於內靴兩側,如此配置造就了更出色的一體感,而在對於防守非常要求重視的健行科大系統中,也因此幫助在對於防守非常要求重視的健行科大系統中的祐哲,能夠毫無保留、發揮百分百的盯防實力。

總結 Conclusion

 

初見 KOBE A.D.時的第一印象確實很容易引起疑惑,因為外觀那看似偏厚的中底,加上由腳後跟向上延伸的的墊片,都營造了 KOBE A.D. 不像是一般後衛鞋的輕量氛圍,但在實際測驗以後,KOBE A.D. 打破了種種的「第一印象」。

不論是重量方面的表現,或是 Lunarlon 融合 Zoom Air 的極致反應性能,都讓人確實感受到 KOBE A.D.專為後衛球員打造的十足誠意,另再加上絕佳的抓地力與足跟的穩定系統,相信也能幫助像祐哲一般移動快速、技巧全面的鋒衛型選手。「如果非常重視球鞋的抓地力與反應性, KOBE A.D. 會是一雙你喜愛的籃球鞋。」祐哲進一步闡述道。

雖然本季是 20年來首次不見「黑曼巴」的身影在 NBA 賽場上奔馳,但世界各地都可見延續他信念的籃球員們,簡祐哲也視穿著 KOBE A.D. 為傳承 Kobe 態度的一種榮耀,希望在 UBA 新賽季向 Kobe 的領袖態度學習,除了發揮展現全能的身手以外,也帶領健行科大再創佳績。